——初读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有感
待入尘寰,与众悲欢,始信丛中另有天。——《采桑子·反“愁”》 胡乔木
初到梁家河的习近平就像一颗裹在沙窝里的金粒,偶尔透着闪光,但是却在泥土里越埋越深,深到看不到光。一个十六岁的孩子,即便有再多的朝气,在黑暗的斗争环境下也慢慢变的悲苦起来,那个在知青号上面带笑容的小伙子,头顶的天空却是一片阴霾。于是他低下头来,凝视着他那满满一大箱子的书,还有脚下这片深沉的土地。
这片贫瘠的土地,养育了质朴的梁家河人,对于习近平这个“好后生”,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帮助。或许不同于其他下乡知青,争取了招工或当兵的出路,习近平越来越贴近到梁家河这片土地上,和老乡们生活到一起,劳动到一起,不断的向下扎根,终于长成了地道的梁家河人。他深爱着这片土地,也深爱着这些老乡,他用自己的知识,用自己倔强的脾气带着梁家河人改善生活,过上好日子;用自己“解衣推食”的行动得到老乡们的敬佩和感激;用自己对革命前辈的满腔热诚铺下了前行的道路。
老乡们看着习近平成器,知道他的世界应该是更广阔的天空,用支持和拥护让他做梁家河支书,推荐他入党,推荐他上大学......看着他走向越来越高的天空,梁家河人民始终站在他的背后,梁家河人民知道,他走的再远也不会忘记他们,因为他的根在这里。
时光总是过的很快,谁成想当年那个瘦瘦的孩子,如今已经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,梁家河人民满心欢喜,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器了一样,他一回头,还是那满脸的笑意。
别时少年露峥嵘,归来鬓白成龙凤。习近平用7年时间扎根黄土,贴近人民生活,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状况,奠定了他治国理政的基调,围绕改善民生,实事求是,切实改变人民生活现状,实打实的为人民群众做实事。取之于兹,还报于兹,他心里想着的始终是天下苍生,因为他就是人民的孩子。
二十多岁的我们不敢和习大大比肩,相比那时的生存环境,我们生活的太安逸了。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,他扎根黄土,心怀天下的精神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。当代青年要敢于担当,不怕苦难,扎根基层,志存高远。努力学习文化知识,以自己的头脑改变群众的生存条件,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生产建设,都应承担起先锋重担,扎扎实实干事,踏踏实实做人。
广大青年是国家建设的栋梁,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一样,用心去学习,用行动去落实,扎根祖国大地,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去,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,用无悔的青春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美篇章!(严治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