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面对严峻市场形势和巨大效益压力,芜湖新兴铸管公司强化全员危机意识、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,以“普钢保生存,优钢创品牌、谋发展”为工作方向,大力促进产品结构调整;着力“三抓”(抓基础、抓管理、抓工艺),提升企业竞争力,不断推进成本、售价“双超越”;聚焦问题,动真碰硬,弥补经营短板,全面打响提质增效攻坚战。
紧贴市场脉搏,超越成本售价
采购、销售作为钢铁企业的两条生命线,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绩效。牢牢抓住抓好采购和销售两头,努力实现采购成本和产品售价的“双超越”,这是提质增效的关键。
什么时候买?买多少?从哪买?公司采购中心紧盯市场,以降低成本为中心,着力提高市场研判能力、资源掌控能力和谈判议价能力。在全面了解生产需要和公司决策的基础上,采购中心积极走访商家客户,进行科学细致的市场资料收集和分析整理,努力做到低点采购,着力提高采购质量。通过研判市场,进行波段、时间差等采购模式,一季度烧结粉矿采购价格较指数低2.27美元/干吨;通过加强物流过程管控,努力提高盈吨水平,一季度水尺、商检等工作措施及时有力,盈吨率较往年同期大幅提高。
销售是企业实现效益的最终环节。在钢市需求疲软、钢价低位震荡的形势下,公司销售中心扎根市场,及时调整销售策略,实现精准化、个性化的销售和服务,力求产品利润最大化。公司领导带队积极深入市场一线,拜访重点客户,提高市场份额,提升合同质量,进一步稳定并深化与区域重点战略客户的合作。在立足芜湖、占领周边市场的同时,积极推进钢材西进策略,成功进入重庆地区。针对重点战略客户,销售中心与钢铁研究院紧密配合,按行业组建专业市场开发服务小组,安排专人跟踪开发维护,进行系统服务。钢绞线、冷镦钢等“山头”产品抢占市场,3月份销量较1月份增长38%,其中钢绞线82b钢较1月份增长56%。此外,积极拓展电商新模式,与相关电商平台合作力度逐步增加,3月份销售量较1月增长96.4%。后期,将增加棒材、优坯等优特钢产品的电商销售力度。
加强过程管控,稳定产品质量
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,提升产品质量是实现提质增效的基本途径。通过加强质量过程管控,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,公司着力推进向质量和效益型企业的转变,确保产品质量提高,进一步提升品牌效益。
公司从源头抓起,制定重点产品提质增效计划,找准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,通过质量专项攻关,促进工艺执行规范化,保障产品质量稳定,提升品牌形象。修订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,规范质量秩序,推进质量工作有序化;围绕工序质量指标及过程工艺参数指标,规范操作工艺,采用培训、监督、检查等手段,约束员工按标准操作,防止操作的随意性;通过服务、检查、督促、竞赛、考核等手段,不断促进指标进步。
经过不懈攻关,一系列关键性质量指标得到优化。通过适当提高精炼进站温度、减少送电时间,精炼采用短弧操作、造泡沫渣、提高埋弧效果,连铸采用整体式水口等办法,持续推进炼钢降低n含量攻关。一季度,平均氮含量控制在48.7ppm,达到预定目标。通过优化生产组织,严格执行加热工艺,彻底解决了热轧方钢裂纹缺陷,一季度方钢裂纹废品为零。
与此同时,不断夯实质量管理基础,积极推进质量体系认证取证工作,推动质量工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。仅一季度,就已先后取得铸管管件水泥内衬密封环氧涂层卫生许可证、铸管管件产品新华节水认证证书、汽车用钢ts16949证书和锅炉吊杆iso9001证书等14张证书。目前,正在准备申报建筑钢筋、轴承钢、出口钢材等相关质量证书。
通过这一系列举措,公司产品质量明显提升,质量异议逐步降低,一季度质量异议同比降低52%。
立足生产实际,着力挖潜降耗
公司各生产单位立足本部门生产实际,严管理、精核算、防浪费,深挖内潜、降耗创效,扎实推进提质增效工作,促进生产经营再上新水平。
炼铁部细化分解铁水产量和高炉主要经济指标,制订保障措施,明确努力方向。进入2016年以来,两座高炉生产顺稳,各项技术指标屡创好水平。3月份,炼铁产量打破历史纪录,平均日产达到7837吨;生铁合格率100%,bprt运行率创历史最高水平,燃料比进入同行先进行列。炼钢部稳步推进耐材、电耗等降本攻关工作,改造连铸设备,加工费持续降低,一季度累计降本达2223万元。轧钢盘螺成功实现1.1%mn成分轧制,累计生产降锰成分盘螺23491吨,合格率100%。铸管部将提质增效与岗位练兵、技术培训等活动紧密结合,大幅度提高岗位职工的操作能力和主动性,有力促进了提产提质。3月份,铸管部共完成成型产量52223吨、入库50432吨,首次双双突破5万吨。各项经济指标也取得较好成绩,水冷打压合格率99.67%,热模打压合格率99.99%,吨管成本加工费环比下降18%。动控部针对用户用氧、氮气量少时放散率偏高、单耗电增高等难题,成立技术攻关小组,对制氧空压机导叶进行技术性调整。根据核算,调整前日用电量约71万度,调整后降至约68.5万度,一年可节省电费近500万元。焦化部对配比结构进行调整,以成本最优化化组织生产。通过降低1/3焦煤配比,增加瘦煤配比,入炉煤挥发份指标由3月份的平均29.2%降低至28.6%,日均少产生焦炉煤气量约合1.8万立;通过降低出炉数,不足部分补充落地焦,日均减少煤气产出约1万立。通过上述措施,焦炉煤气产出量降低约2.8万立/天,每月可节约成本约50万元。(许玮)